第一章 建設條件與場址選擇
4.1 建設條件
4.1.1五河縣概況
五河縣地處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下游,因境內淮、澮、漴、潼、沱五水匯聚而得名。五河歷史悠久。唐代名為古虹,宋朝始稱五河,至今九百余載。是安徽省東向發展的23個縣(區)之一,也是蚌埠市唯一毗鄰江蘇的縣?h城四面環水,城中河水潺繞,水在城中,城在水間,素有“淮北水鄉”之稱,是“全省園林縣城”。4.1.2地理位置
五河縣地處淮北平原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地勢低洼,海拔13-19.5米?h境東南隅屬皖東丘陵。境內河湖眾多,有“水鄉”之稱;春恿鹘浤喜,于沫河口納北淝河,澮河在城關鎮南入淮,澮河、沱河在縣境中部積水成湖。與江蘇省交界處還有天井湖。國家商品糧基地。特產有天井湖銀魚和沱湖螃蟹;春涌瓦\班輪上通蚌埠,下達柳巷。澮、沱等河亦可通航。五河縣位于皖東北淮河中游下段,境內“淮水繞東南,沱澮注西北,惟漴合于潼,湯湯淮以北”,其名以淮、澮、漴、潼、沱五水匯聚五河口而得名。五河區位優越。處于長三角邊緣,是安徽省東向發展的23個縣(區)之一,也是蚌埠市唯一毗鄰蘇浙地區的縣。蚌寧高速公路在沫河口鎮設有出入口,正在建設的徐明高速出入口設在縣城規劃紅線西側。境內淮河橫貫東西,104國道縱貫南北,306省道、304省道與懷洪新河并行。
4.1.2氣候條件
五河縣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之間,具有南北方過渡性氣候特征,其主要特點是冬寒干燥,夏熱多雨,日照充足,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7℃,年均降水量896.3毫米,全年日照時數在2306.1-2487.6小時之間,日照率為52%。4.1.2自然資源
五河物產豐饒。黃金、鐵礦石、云母石、石英石、重晶石等礦種儲量豐富。水面資源得天獨厚,可養水面23萬畝,是安徽省水產大縣,沱湖螃蟹是中國十大名蟹,天井湖銀魚曾為歷史貢品。盛產小麥、大豆、水稻、棉花、花生等農產品,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4.1.3社會經濟條件
2012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85億元,可比價增長14%;財政收入完成11.09億元,同比增長30%;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5億元,同比增長3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1億元,同比增長16.5%;農民人均純收入7803元,同比增長18%。4.2場址選擇
本項目選址本項目位于安徽蚌埠市五河縣工業區,項目所在地各種商業服務設施的配置充分完善,而且當前市場對該地塊周邊區域認知度較高,這對項目的發展是有利的。第二章 項目總體規劃方案
5.1總體規劃依據
工業園區項目選址在遵循國家、省、市有關飲用水源地和地下水保護的法規法令的基礎上,應同時滿足以下原則要求:1、符合城市總體規劃;
2、自然地理條件:水電暢通,基礎條件好,采光照明良好;
3、運輸條件:方便運輸,便于配送,運輸基礎設施較好,最好靠近各種運輸方式的運輸據點或多種運輸方式的中轉點,并應在交通主干道附近;
4、用地條件:滿足需求,留有余地,適當超前。最好能預留出遠期企業擴建用地,地價在能承受的投資能力內;
5、環境條件: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不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實現項目可持續發展;
6、法規制度:符合本區域政府的各項規章制度。項目的選址必須和國家及區域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相適應,與寧都縣產業資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適應,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7、規劃用地有充裕的建設發展空間,少占良田,同時有遠期擴建的余地。
5.2項目建設內容
五河縣溫州工業園項目規劃用地面積2300畝土地(工業園用地2000畝,配套商服用地300畝),總建筑面積1705333平方米,其中工業園總建筑面積1133333平方米、商業配套建筑面積572000平方米。工業園建設內容:由占地500畝的高科技產業園、占地1000畝的五金家居工業園和占地500畝的汽摩配件園區組成。
高科技產業園主要建設占地200畝的手機導電膜產業區,建筑面積133333;占地300畝導電玻璃產業區,建筑面積200000平方米。
五金家居工業園主要建設占地200畝的家居電器產業區,建筑面積106667平方米;占地200畝的家居五金衛浴產業區,建筑面積106667平方米;占地100畝的家居玻璃產業區,建筑面積53333平方米;占地200畝的廚房五金產業區,建筑面積106667平方米;占地300畝的家具產業區,建筑面積160000平方米。
汽摩配件園區主要建設占地300畝的汽車配件園區,建筑面積160000平方米;占地200畝的摩托車配件園區,建筑面積106667平方米。
商業配套服務區占地300畝,主要建設占地50畝的五星級酒店,建筑面積133333平方米;占地50畝的甲級商務寫字樓,建筑面積166667平方米;占地80畝的綜合購物中心,建筑面積160000畝;占地120畝的配套住宅及宿舍,建筑面積112000平方米。
項目建設內容及指標情況表
建設項目 | 占地面積(畝) | 容積率 | 建筑面積(平方米) | |
用地面積 | 2300 | |||
工業用地 | 2000 | 1133333 | ||
1 | 手機導電膜產業 | 200 | 1.0 | 133333 |
2 | 導電玻璃產業 | 300 | 1.0 | 200000 |
3 | 家居電器產業 | 200 | 0.8 | 106667 |
4 | 家居五金衛浴產業 | 200 | 0.8 | 106667 |
5 | 家居玻璃產業 | 100 | 0.8 | 53333 |
6 | 廚房五金產業 | 200 | 0.8 | 106667 |
7 | 家具產業 | 300 | 0.8 | 160000 |
8 | 汽車配件產業 | 300 | 0.8 | 160000 |
9 | 摩托車配件產業 | 200 | 0.8 | 106667 |
商業配套 | 300 | 572000 | ||
1 | 五星級酒店 | 50 | 4.0 | 133333 |
2 | 甲級商務寫字樓 | 50 | 5.0 | 166667 |
3 | 綜合購物中心 | 80 | 3.0 | 160000 |
4 | 配套住宅及宿舍 | 120 | 1.4 | 112000 |
綜合容積率 | 工業 | 0.85 | ||
商業 | 2.86 | |||
建筑密度 | 工業 | 50 | ||
商業 | 38.00% | |||
綠化率 | 工業 | 9.00% | ||
商業 | 30.00% |
5.3項目總體規劃方案
5.3.1工業園區性質的確定
1、工業園區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為輔。第二產業中主要以高科技產品和家居五金工業為主;2、資金來源以引進外資為主,地方投資為輔;
3、產業項目選擇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技術密集型為輔;
4、技術含量以適用一般技術型為主,高新技術為輔;
5、基礎設施條件較優。
5.3.2道路交通規劃
1、道路等級結構為形成經濟合理,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統,結合現有道路,規劃園區道路分為三級:分別為對外交通、主干道、次干道。其中對外交通1條,主干道三條,次干道五條,道路間距 200—400米。
2、規劃道路寬度及斷面形式
(1)對外交通:
道路紅線24米,路面寬度22米,單側預留20米綠化帶
(2)主干路:
道路紅線24米,路面寬度20米,單側預留20米綠化帶。
(3)次干路:
道路紅線寬16米,路面12米,每側各5米綠化帶。
5.3.3工業園區環境保護規劃
1、工業園區的環境規劃工業企業污染環境的因素很多,新建企業如果管理不善,會造成污染的進一步加劇。解決工業企業的環境問題,必須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和廢熱等,不僅造成環境污染和環境負擔,而且也是對環境資源、能源的浪費。
2、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有效控制企業生產中產生的氣體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工業園區內產生污染氣體的工業企業,主要有噴漆環節產品生產。
工業企業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有如下五個特點:
(1)集中固定源。工業企業排放污染物的生產地點固定,排放的污染物對于臨近地區的大氣環境污染最嚴重。
(2)煙塵及有害氣體排放量大。
(3)排放物種類繁多。
(4)排放連續。
(5)排放污染物的種類與具體的生產過程有關。
3、針對本工業區的特點,擬定減少影響的規劃方案:
本工業區建設過程中,涉及可能對大氣造成污染的企業行業注意是有噴漆環境的生產企業。因此在作本工業區發展規劃時應考慮企業的建設對大氣造成的污染。主要采取如下四項措施:
(1)合理確定工業區與周圍居民區的距離。根據本區的主導風向,工業區應設在下風向的地方,盡量減少對居住區的影響。
(2)對工業廢氣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凈化回收,實現化害為利。在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回收硫酸等能減少有色金屬冶煉造成對周圍空氣的影響。
(3)改革生產工藝,采用清潔能源。
(4)擬建企業采用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的同時,還應當考慮在企業邊界建立綠化帶,預防大氣擴散到周圍。針對本工業區的情況規劃時可以在企業墻內、外建立5-10米的綠色隔離帶。
4、工業水污染
規劃在本工業區建設一個污水處理廠,以使工業廢水達標排放。污水處理廠的規模、工藝過程要根據工業區企業的種類以及排放廢水的量確定。
由于各種工業廢水的水量、水質相差很大,即使同一行業排出的工業廢水,也因為采用的原料、生產工藝、季節、作用時間的不同而存在差別。因此,在確定工業廢水處理方法和工藝時,應當因地制宜,區別對待。
5.3.4市政公用設施規劃
1、工業園區的雨水排放規劃方案(1)雨水管道布置應與工業區規劃相協調
雨水排水系統包括:雨水管道、雨水口、檢查井、連接管、排洪溝和出水口等主要部分。
根據管渠的特點,雨水管渠可以分為暗管或明溝。明溝占地面積大,影響行人交通及帶來生產、生活上的不便。如管理不善,還易淤積。但是構造簡單,投資小、建設快。
(2)雨水管道布置的主要任務
雨水管道布置的主要任務,是使雨水能夠順利的從建筑物、車間、廠區內排泄出去,既不影響生產、又不影響職工生活。
(3)布置時應當遵循的原則
布置時應當遵循以下六項原則。
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體。
應當盡量避免設置中間雨水泵站。
由于雨水量大,雨水泵站的投資也很大,而且與泵站設置以后用到的機會不是很大,因此應當盡量利用地形,使雨水靠重力流排入水體。
結合管道系統規劃布置雨水管道。
雨水干管應設在排水地區的低洼處。一般可以設在慢車道下,最好設在人行道下以便檢修。
結合工業區的特點進行豎向規劃。
結合工業區企業的特點規劃考慮雨水管線的定線。
在設置管線時要求設置雨水口,以便收集雨水。
(4)雨管道收水口的布置原則
為了便于行人越過廠區及街道便于工作生活以及車輛順利通行,在道路交叉口的交匯點,低洼處設置雨水口。此外在道路上一定距離處為了排水暢通也應當設置雨水口,其距離一般為20~80米。
(5)雨水計算設計流量
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采用推理公式法計算設計流量:
Q=CAq
式中符號代表的含義:
Q:設計雨水量 (L/S)
C:徑流系數
A:匯水面積 (104 m2)
q:設計暴雨強度 [ L/(s.104 m2)]
2、工業園區供水規劃
(1)工業園區給水系統規劃的原則
工業區給水系統規劃的主要任務,是為了經濟合理和安全可靠地供給工業區的生活、生產用水和保障工業生產財產的消防用水,并滿足工業用水單位對水量、水質和水壓的要求。工業給水工程應按照近期設計,遠期發展,遠近結合的原則進行規劃。工業給水工程規劃應能夠保證供應所需水量,并符合對水質、水壓的要求,并應當有消防時供應所需要的用水。
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估算工業的總用水量和給水系統中各單項工程設計流量。
2)根據工業行業的特點確定給水系統的組成。
3)合理選擇水源地,并確定取水井的位置和取水方式。
4)布置工業輸水管道及給水管網,估算管徑及水泵的壓力。
(2)工業園區供水方式
工業區供水工程應分類分級進行建設和管理。工業區供水工程按照供水方式可以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大類。
在給水工程規劃時,有符合水質、水量要求的水源時,應優先考慮集中式供水工程。集中式供水工程應根據區域水資源條件、用水需求、企業分布、自然條件等進行規劃,通過多方案經濟技術比較確定其水源、供水范圍、供水規模、處理工藝、供水方式和工程布局。不適宜建造集中供水工程時,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
(3)工業區用水量組成
在給水系統規劃設計中,首先須確定要供應的工業區的用水總量。因為給水系統中的取水、泵站、加壓裝置、管網等構筑物都是按照供應的水量確定的。
(4)供水規模和用水量
工業區供水工程的供水規模包括工業企業生產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建筑施工用水量、澆灑道路和綠地用水量、管網漏失水量和未預見用水量。
①企業用水量:
企業生產用水量應根據企業類型、規模生產工藝、用水現狀、近期發展計劃和當地生產用水定額標準確定。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生活用水量應根據車間性質確定,無淋浴的可為20~35 L/(人.班),有淋浴的可為40~60 L/(人.班)。
對耗水量大、水質要求低或離居民區較遠的企業,是否將其列入供水范圍應根據水源充沛程度、經濟比較和水資源管理要求等確定。
②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應根據《村鎮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GBJ16-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相關規定確定。見下表
人數(萬人) | 同一時間發生火災次數 | 一次滅火用水量(L/s) | 人數(萬人) | 同一時間發生火災次數 | 一次滅火用水量(L/s) |
≤1.0 | 1 | 10 | ≤40.0 | 2 | 65 |
≤2.5 | 1 | 15 | ≤50.0 | 3 | 75 |
≤5.0 | 2 | 25 | ≤60.0 | 3 | 85 |
≤10.0 | 2 | 35 | ≤70.0 | 3 | 90 |
≤20.0 | 2 | 45 | ≤80.0 | 3 | 95 |
≤30.0 | 2 | 55 | ≤100.0 | 3 | 100 |
③其他用水量:
其他用水量包括庭院澆灌用水量、澆灑道路用水量、建筑施工用水量,這些用水量之和可按照居民生活用水量10%~15%取值。本工業區按照10取值。
④管網漏失水量和未預見的水量:
管網漏失水量和未預見水量之和按照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25%取值。本工業區取20%。
3、排水工程規劃
(1)污水處理廠
規劃在園區內設置一處污水處理廠,遠期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
(2)條排水方式和管徑
管道采用樹狀和支狀結合的方式排放,規劃污水管徑為D400mm~D1000mm。
4、供熱工程規劃:
采用分散供熱方式。充分利用工業余熱,節省能源,保護環境。
5、電力工程規劃:
在園區規劃11萬千伏安變電站4處,以滿足項目入住后日益增長工業發展的需要。
6、電訊工程規劃:
規劃線路采用架空通訊線路,電訊線路沿道路布設。
7、環境衛生規劃:
規劃園區內共設公共廁所4座,間距200米,每處用地60-100平方米。設小型垃圾轉運站4座,工業及生活垃圾填埋擬在園區外考慮。